“作為祖國小花朵,,也為亞運出個力,,教點急救小知識,,聽我說,!”“急救知識要記牢,自我保護少不了,,健康成長第一條,,重要!”“課間休息愛打鬧,,樓梯上下追著跑,,比賽誰是猴大王,錯錯錯,!”“吃午飯不聊天,,食物卡喉快急救,剪刀,,石頭,,布,海-姆-立-克,!”六一節(jié)前夕,,8位“附二代”出鏡的“小小急救員”——“迎亞運,兒童友好在行動”三句半宣傳片正式出爐了,。
這些“附二代”都是溫州醫(yī)科大學附屬第二醫(yī)院急診醫(yī)生子女,,最小的5周歲,最大的8周歲,。三句半的作者是溫醫(yī)大附二院急診科主管護師林晨,,她是急時雨預防兒童意外傷害志愿服務負責人,同時也是一名6歲孩子的媽媽,。對于即將來臨的亞運會,,林晨想給幼兒園的孩子們做一場迎亞運主題的急救知識科普,后來想著用三句半的形式讓孩子們來演繹講解可能接受度更高,,從有想法到落地,,大概就用了半個月時間。最后確定了都由自己急診科醫(yī)生的孩子出鏡,,更有說服力,。拍攝只用了一天時間,8名5~8周歲的“附二代”順利完成了兩組視頻的拍攝任務,。
在生活中,,“附二代”們學習急救知識也是潛移默化的。蒲鞋市小學二年級學生潘星宇的爸爸潘小東是醫(yī)院急診內(nèi)科副主任醫(yī)師,。潘小東說,,經(jīng)常會在生活中告訴孩子吃東西的時候要細嚼慢咽,,不能狼吞虎咽,。如果遇到同伴突然出現(xiàn)說不出話,,嘴巴發(fā)紫,呼吸困難,,判斷可能出現(xiàn)氣管異物堵塞,,遇到這樣的情況要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法,解除氣道異物引起的堵塞,。
溫州大學附屬第一實驗小學一年級學生葉姝含的爸爸葉挺說,,平時經(jīng)常會向孩子科普一些遭遇意外傷害時的急救措施,但往往會講得太枯燥,,孩子不感興趣,,這次科室提出以三句半的形勢來推廣低幼階段的急救小知識,他第一時間就幫孩子報了名,。
拍了這組宣傳片后,,溫州甌江小學二年級學生孫瑜辰也是收獲很多:“以前只知道如果看到同學有危險,第一時間要告訴老師,,拍了三句半后,,我知道吃花生、湯圓之類的東西一定要慢慢吃,,要嚼細,。在學校里看到同學們拿著尖尖的鉛筆,我也會提醒他們要收好,,不能到處亂揮舞,,不然會戳到其他同學?!?/p>
來 源:《溫州都市報》2023.05.28 08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