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公眾對藥物治療效果的期望很高,,總希望吃完藥后疾病的癥狀就可以明顯改善,,如果吃了一兩次效果沒有得到相應的改善,,就認為這個藥物不起作用,,自行立即更換為另外一種藥物,特別是一些非處方藥,,如感冒藥,、解熱鎮(zhèn)痛藥等。但頻繁換藥不僅不能夠?qū)膊〉闹委煄砗锰?,還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,,如增加藥物不良反應、細菌產(chǎn)生耐藥性等,。所以,,應對更換藥物有正確的認識。 藥物發(fā)揮作用不僅取決于藥物本身,,還取決于人體對藥物的反應,。如口服藥物需經(jīng)過吸收、分布才能到達相應的部位,,因此藥物在血液中濃度的升高需要一定的時間,,即使達到生效濃度,也需要給藥物發(fā)揮藥效作用的時間,,通常無法做到立馬起效,。頻繁換藥可能導致藥物濃度不足,影響治療效果,。不同的藥物的起效時間也不盡相同,,如某些抗抑郁藥物甚至需要2周左右起效,如果心急頻繁更換藥品反而會導致抑郁癥狀的加重,。而對于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的感染性疾病而言,,沒有指征隨意頻繁抗菌藥物還易誘導細菌產(chǎn)生耐藥性,使得原本可能有效的抗菌藥物療效降低甚至無效,,故一般需用藥一段時間后進行臨床效果評估,,確有更換指征時再進行更換。 在開始使用一種藥物治療時若藥物療效不明顯,,需考慮是否用藥劑量和用藥時間存在不足,,應遵醫(yī)囑調(diào)整用藥劑量,不宜頻繁換藥,。應根據(jù)疾病的進展,,并在醫(yī)師或藥師的指導下再決定是否更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