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運動手環(huán),、運動軟件悄然流行,微信朋友圈里活躍起來了一批“曬跑族”,,每天曬跑步的公里數(shù),為能在運動排行中“占領封面”而奮斗,。今天是“5·29全球愛足日”,,愛運動的你,是否也足夠關愛足部,?平時該如何避免損傷,?對此,記者采訪了溫醫(yī)大附屬二院足踝外科主任洪建軍,。
“夜跑族”跑出跟痛病
在溫醫(yī)大附屬二院的足踝外科門診中,,近年來因為跟痛、跟腱炎而來看診的病人越來越多,,洪建軍都會先幫他們找病因,,如果站立過多,一般是跟底痛,;如果是因為跑步等運動引起,,一般是跟后痛。
不久之前,,一位40多歲的女士踮著腳來看診,,對醫(yī)生直喊“腳后跟踩不下去”,腳一負重跟后就痛,。一問得知,,原來她是一名新晉的“夜跑族”,跑了半年左右,,本來是為了鍛煉身體,,沒想到反而跑出新病。通過治療,,她恢復了半個多月才“重回地面”。
洪建軍說,,出現(xiàn)跟痛的毛病,,從年齡來說,一般多見于40-50歲及50歲以上的中老年,,因為隨著年紀的增加,,骨關節(jié)、軟組織開始退變,,容易骨質疏松,,肌腱、韌帶組織勞損,,關節(jié)穩(wěn)定性變差,;從性別來說,,年長的女性比較多發(fā),這與雌激素下降有一定關系,。另外,,與個人體重也有關,體重大的人,,跟腱受力也更大,。
“跟腱是人體中最大的一根肌腱,跟腱能夠承受的力量是人體體重的7倍,,但也很容易疲勞,。”洪建軍提醒“曬跑族”們,,一定要注意控制運動量,,在運動前,準備動作要充足,、到位,,做好關節(jié)的活動、肌肉的牽拉,;此外,,平時容易受傷的運動愛好者,還可以戴相關的護具,,比如護踝,。
足病隱蔽需引起重視
據(jù)介紹,常見足踝疾病,,除了足踝部運動損傷,,如踝關節(jié)扭傷、跟痛癥,、跟腱炎等,;還有足踝部畸形,如平足,、高弓足,、拇外翻等。不同年齡發(fā)病都不一樣,,平足多見于青少年,,拇外翻多見于中老年,都會影響患者的行走和運動,。在年輕人中,,最為常見的運動損傷是踝關節(jié)扭傷。
人一天平均要走8000步,一生的走動量可繞地球4周,,足部承重步行時是體重的1.5倍,,跑步時是體重的3-4倍。足部是站立和運動的根基,,它影響著人體的發(fā)育與生物力線,。“千里之行,,始于足下”,,它的保養(yǎng)至關重要。
洪建軍對記者說,,足部健康問題緩慢,、隱秘,不易引起大眾的重視,,很多人是等病情嚴重了才去就診,。國外有專門的足踝外科診所,像牙科診所一樣普遍,,但是在國內還屬于起步階段,。
專家提醒,不要等到足部病變嚴重才引起重視,,應該做到早預防,、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治療,;平時要注意運動保護,,鍛煉適度。
摘自 溫州晚報 2018/05/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