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氣溫的上升,,因貪吃冷飲,、食用不潔盒飯或變質(zhì)食品而引起腹痛腹瀉的患者逐漸增多。在許多人看來,,拉肚子吃點諾氟沙星(氟哌酸)、小檗堿(黃連素)就行了,。其實,,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,如果不能對癥用藥,,不僅不能止瀉,,反而易使病原體產(chǎn)生耐藥性。那么,,治療腹瀉該如何選用藥物呢,?
止瀉藥 如蒙脫石(思密達)、洛哌丁胺(易蒙停)等,。顧名思義,,此類藥物的作用只是止瀉,糾正的是癥狀,,但是治標不治本,,癥狀一經(jīng)消除,就要停止使用,,超時服用就會造成便秘,。
其實,腹瀉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措施,,能將體內(nèi)的致病菌與它們所產(chǎn)生的毒素和進入胃腸道的有害物質(zhì)排出體外,,減少對人體的毒害作用。此時如果使用止瀉劑,,無疑是閉門留寇,。原則上講,止瀉藥主要用于非感染性腹瀉,,而感染性腹瀉一般不用,,尤其是在急性期,炎癥及中毒癥狀(如高燒)較明顯,、膿血便較多時,,絕對禁止使用;當然,,如腹瀉頻繁,,持續(xù)時間長且出現(xiàn)脫水癥狀者,在全身應用抗菌藥和糾正水電解質(zhì)紊亂的前提下,,可酌情使用止瀉劑,。
抗菌藥 許多患者一有腹瀉,,就使用復方磺胺甲噁唑(復方新諾明)或諾氟沙星等抗菌藥。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,。腹瀉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類,,非感染性腹瀉使用抗菌藥治療是無效的,即便是感染性腹瀉(多由大腸桿菌,、痢疾桿菌,、綠膿桿菌及變形桿菌等引起),也不可不加選擇地隨意使用抗菌藥,。因為抗菌藥雖然可以殺滅病原微生物,,但是也會影響人體的正常菌群,造成菌群失調(diào)和細菌產(chǎn)生耐藥性,,急性腹瀉有可能因此轉(zhuǎn)為慢性腹瀉,,治療起來會更加困難,。所以,,在選用抗菌藥時,有條件最好先做大便細菌培養(yǎng),,明確致病菌種類,,再選用對細菌最敏感的抗菌藥進行治療。
需要提醒的是,,一些感染性腹瀉患者治病心切,,用抗菌藥1-2天后不見好轉(zhuǎn),就急于更換其他藥,;還有些患者依癥狀用抗菌藥,,腹瀉就用藥,瀉止就停藥,。其實,,任何藥物發(fā)揮作用都需要一個過程,如果不按規(guī)定的療程用藥,,當然達不到效果,。再則,頻繁更換抗菌藥,,易使細菌產(chǎn)生耐藥性,,反而造成不良后果。正確的做法是,,按療程使用抗菌藥,,3天左右評估一次療效。
止痛藥 由于腹瀉時可能會出現(xiàn)腹痛的現(xiàn)象,,有些患者則習慣服用山莨菪堿(654-2),、顛茄片等止痛劑,,其實這種做法不妥。使用止痛藥可能會掩蓋或加重病情,,如果是患有青光眼的老年人,,還可誘發(fā)或加重青光眼。對于輕度腹痛者,,可用熱水袋熱敷腹部來緩解腹痛,,重度腹痛者應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使用止痛劑。
微生態(tài)制劑 如地衣芽孢桿菌活菌膠囊(整腸生),、雙歧三聯(lián)活菌(培菲康)等,,這是一些對人體有益的活菌,進入腸道后可重建宿主腸道菌群間的微生態(tài)平衡,,以治療內(nèi)源和外源微生物引起的腸道感染,。但是大劑量使用時也可造成便秘。它還有個弱點是害怕抗菌藥,,所以服用時必須與抗菌藥間隔2-4小時,。
清熱解毒等中成藥 對于腹瀉,中醫(yī)也有比較好的治療藥物,,治療時可以根據(jù)情況選用清熱解毒,、健脾化濕、澀腸止瀉的中成藥,。但在用藥時,,應請教醫(yī)生,辨證選用適合的中成藥,。如果用藥不對證,,不僅療效差,甚至會延誤或加重病情,。如治療濕熱瀉的香蓮片,,就不適用于脾胃虛寒型的腹瀉等。